【文匯報採訪】六福金融主席許照中: 免陷上市資源缺乏困境 改革創業板更可行
六福金融主席許照中先生近日就「港交所擬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」接受文匯報訪問,內容如下:
港交所(0388)的3年戰略規劃踏入第二年,該所建議設立「新板」,擬容許「同股不同權」公司上市。雖然目前民意明顯站在贊成讓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這一邊,但具體運作則仍眾說紛紜。部分市場人士擔心,成立新板或能吸引像阿裡巴巴等公司回歸港股,但總體上市的公司數目不會太多,要特地建立一個新板,並不符合成本效益,建議大幅改革創業板,讓創業板成為有關公司的上市平臺。
當年曾有份推動創業板誕生的六福金融主席許照中,曾任多項與審批、監管上市公司方面公職,對行業的運作、監管原則了如指掌。他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,99年籌劃成立創業板時,曾叫新興市場板,目的是看到了科技產業的新趨勢,為了讓新科技公司有一個較主板寬鬆的集資渠道,即是後來的創業板。
創業板成立之初,上市公司數目不足,交投不活躍,並且由兩三間巨型公司主導了整個創業板的市值。後來科網泡沫爆破,創業板便容許各行各業的公司上市,好不容易令創業板目前有了一定規模,但創業板同樣面臨缺乏上市資源的問題。
設新板工程浩大 費時耗資巨
據港交所資料,截至2016年底,港股主板有1,713家公司,市值24.45萬億港元,日均成交額664.41億元;創業板公司260家,總市值3,109億元,日均成交額4.75億元,均大幅少於主板。
許照中認為,若今時今日又為了要讓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,成立一個新板市場,結果很可能重演創業板當年的困境。「要成立一個新板,需要很多的資源,包括成本和時間,以及訂立一套新的上市規則,可謂工程浩大。」
他認為,最理想當然是新板的設立,能夠吸引已於美國上市的內地科技股,如阿裡巴巴等,回流本港或於兩地上市,因為該些公司大都採用同股不同權機制。但事實上,他覺得很難實現,最基本是港股的大市成交異常低迷,難以吸引大量有關公司回流。如果新板設立後只有寥寥數間公司上市,新板同樣會面對當年創業板一樣的問題。
創板不應提高門檻 應更便利
鑒於目前已有創業板,他認為應該好好利用現有資源,他直言,創業板不應向加強上市門檻這方向走,反而應該便利更多公司,另方面則提高投資者投資創業板的風險意識。「好像最近有意見認為要禁絕創業板的『啤殼』情況,改變整個創業板上市規則,其實會扼殺了真正有意創業的公司集資的機會,最終令他們轉以眾籌方式集資,本港將失去該些潛在的客戶。」
稍改規則 可兼容同股不同權
他呼籲大眾認真考慮,應否為了一小撮「啤殼」的公司,大幅改動現在機制,若有違法,應該加強執法。倘將創業板改成可讓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,只需稍為修改現行的創業板上市規則,這做法免卻開設新板的成本及時間,也避免創業板會「泡沫化」。
啤殼:刻意製造殼股,即該公司上市的實際目的不是集資以支持業務發展,而是最終作為殼股出售
許照中曾任與監管上市相關的公職
■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理事會理事及副主席
■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董事
■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上市委員會委員
■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委員
■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諮委會委員
■公司法改革常務委員會委員
■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
